中金公司:政策定调稳增长 市场配置要注重三个方向

建筑材料信息价、市场价

  整体观点:政策定调稳增长,市场趋势勿悲观

  11月份近期受Omicron新毒株担忧、美联储主席表态可能加快宽松退出节奏等因素影响,海外市场波动加大,同时大部分商品价格下行。相比之下,A股彰显韧性,符合我们的预期。从板块上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光伏近期整体波动,但部分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医药等,以及前提跌幅大的煤炭、钢铁、有色等,表现相对较好。A股市场日成交仍处在万亿元上方水平,全A指数在接近前期的新高。人民币汇率在美元波动的情况下整体仍保持相对强劲的趋势,沪深港通南北向也呈现互有净流入的趋势。

  政治局会议定调稳增长,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定调类似。近年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一般在12月份召开,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会在几天后。本周一媒体报道政治局会议分析2022年经济工作,预计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在随后召开。从政治局会议的基调来看,政策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这意味着政策大基调相比年中以及年初有了一定的转变。2021下半年以来,中国面临增长压力,地产市场相对较为低迷,政策稳增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提升。从9月底开始,政策基调已经有了轻微的转变,但从10、11月的经济数据来看,增长动能可能并未明显好转,稳增长政策有进一步加码的空间。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继续强调“六稳”、“六保”,并且央行宣布降准,这都代表政策基调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我们预计未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将基本延续这一基调,不过可能更加具体、更加详细。

  在结构上,我们从9月中旬开始持续提示上游传统周期板块的风险,到目前为止股价已经大幅下行,短期可能有阶段性反弹但总需求并不强劲。注意关注政策发力的潜在方向,保障性住房成为亮点之一。政治局会议在定调地产政策时,强调“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这一政策表态至少有几层含义:1)合理的住房需求要满足;2)房地产业需要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可能要避免成为堵点、断点或拖累;3)保障性住房成为稳住总需求的重要抓手。政治会议对地产行业的定调表明,从当前到2022年要注重这一方向。同时,政治局会议还提到“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我们估计包括支持消费、扩大投资也可能有相应的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中的细节还需进一步关注。此外,会议也强调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些都是近年的政策持续着力的结构性方向,同样值得重视。

  往未来看,我们认为政策预期可能仍将是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短期稳增长力度可能尚不显著,市场短期路径可能仍有波折,但我们认为无须过度悲观,从9月底至今政策已经在逐步朝“稳增长、保民生”的方向转变,当前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政策发力重要的观察窗口期,稳增长加力后指数可能也将有所表现。密切关注地产信用违约的处置、政治局会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细节以及后续落实、海外市场进展等因素来判断市场具体的节奏。

  配置上,从当前到2022年年底,中国政策趋松,增长逐步见底回升;海外政策趋紧,增长高位回落。这一市场环境可能对中国市场相对有利。建议重视稳增长政策,包括地产产业链等。目前上游价格的下行、稳需求政策逐步发力,短中期相结合重点建议关注中下游制造和消费的机遇。

  具体到行业层面,我们建议A股逐步布局,配置继续向政策预期及中下游方向倾斜,当前要注重三个方向:

  1)政策边际变化或发力潜在有支持的领域,包括地产稳需求相关产业链(地产、建材、家电等)、潜在可能的消费支持领域、券商等;

  2)今年已经有所调整、估值已经不高、中长期前景依然明朗的中下游消费,自下而上择股,包括食品饮料、医药、家电、轻工家居、汽车及零部件、互联网与传媒、农林牧渔等;

  3)中期关注高景气的制造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导体,依据产业链环节景气程度变迁而择股配置,特别关注输配电升级、汽车零部件等环节的制造机遇。

  港股处在布局区,静待催化剂。我们从八月开始判断“港股进入布局区”,香港中资股代表性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一直在8200点上方徘徊,近期创年初至今的新低。市场情绪较为悲观,卖空交易占比也处在历史高位,估值水平处在历史极端水平。近期中概股的进展也进一步令港股市场承受压力,港交所在修改相关上市规则以应对中概股的意外情况。不少投资人担心美股的波动及中国增长前景,在估值较为极端的情况也不敢轻易抄底市场。不过近期美股波动加大、风险已经在释放,中国稳增长政策可能逐步发力,也使得港股可能逐步具备边际正面催化剂,我们对未来港股12个月表现持积极态度,关注海外市场及中国稳增长政策进展来逐步布局。

(文章来源:中金点睛)

文章来源:中金点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