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发布会详解横琴、前海开发建设情况,国务院批准广深等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二届大会将于11月在珠海举行。
一、政务动向
国新办举行发布会详解横琴、前海建设情况
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丛亮,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克庆,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介绍横琴、前海开发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前海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进一步促进粤港、深港合作,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丛亮在发布会上说。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克庆表示,两个合作区建设是广东服务“一国两制”大局的战略抓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战略平台,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两个合作区方案正式公布,标志着横琴、前海建设进入全面施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介绍,在中医药产业方面,澳门制定了新的中医药生产注册法律,将从明年开始实施;在现代金融产业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持续完善;在高新技术方面,制定了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在会展和文旅体育方面,逐渐呈现专业化和市场化趋势。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认为,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重点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在前海建立与香港联通、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体制。目前在前海注册港企多达11500家,除了专业服务业外,也包括金融、物流、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以深港金融合作为例,“深港通”自2016年启动以来不断扩容,截至7月底,北向、南向累计成交分别突破28万亿元人民币、8.3万亿港元。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表示,将用好扩区“新空间”,高质量编制前海新一轮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三分之一新出让产业用地面向港资港企;用好政策“新红利”,推动产业、金融、法律等政策覆盖全域;拓展深港合作“新领域”,深化两地在现代金融等领域合作;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加快出台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等。
国务院批准北上渝杭广深六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在全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同时,选择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市场主体数量较多的城市,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一是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二是进一步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三是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四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五是创新和完善监管。六是优化涉企服务。
江门计划2023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9月8日消息,江门市出台了《江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计划在2023年把江门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人才高地,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此,《实施方案》定下了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等五大任务,将实施产业发展创新等八大工程。
其中,五大任务包括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企业融通创新,培育壮大发展动能;加速创新资源聚集,开拓合作共赢局面;优化创新服务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实现科技惠及民生。
八大工程包括产业发展创新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创新人才汇聚工程、开放合作共赢工程、创新服务优化工程、创新环境营造工程、科技惠民支撑工程。
二、科技创新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二届大会将于11月在珠海举行
9月9日消息,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二届大会将于11月15日至17日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该大会由博鳌亚洲论坛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得到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支持。
届时,大会将举行16个分论坛,分别是“5G通信技术、知识产权、量子技术、科技金融、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基因工程、现代中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区块链、智能驾驶、航天科技、智能物联网、碳中和、工业4.0、智慧建造”等。期间,大会还将举办女性科学家圆桌会、科技促进城市更新圆桌会、青年科学家圆桌会等。
大会同期还将举办首届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博览会,面积约6000平方米,预计有1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参展,主要展示、发布与16个分论坛议题相对应的科技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新平台等,推动并达成更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交易。
三、基础设施
广州完成南方首批绿色电力交易,30家市场主体成交9.1亿千瓦时
9月7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联合南方区域各省级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开展南方区域首批省间和省内绿色电力交易。
当日,南方区域共有30家市场主体成交绿色电力9.1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光伏分别为3.0亿千瓦时、6.1亿千瓦时,体现环境价值的交易价格在风电、光伏现有价格的基础上平均提高了2.7分/千瓦时,交易标的涵盖2021年内以及未来多年的绿色电力需求,最长需求周期达到十年。
会上,中广核新能源(01811)、广东能源、桂冠电力、广东电网能源投资公司、深圳QQ音乐、万国数据等市场主体根据交易结果签订绿色电力交易协议。深圳腾讯公司、万国数据等电力用户表示,消费物理电量时就能够获得相对应的绿证,可以作为企业的绿色电能消费证明,有利于打造产品的绿色供应链,提升企业的海外竞争力。
四、社情民生
粤商通用户突破900万已覆盖近八成广东活跃市场主体
9月9日,据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在粤商通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两周年之际,注册用户突破900万,已覆盖近八成的广东活跃市场主体。
粤商通平台由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统筹建设,省有关主管部门和地市全面参与,数字广东公司(省数字政府建设运营中心)提供技术支撑和运营服务。目前,该平台已集成电子证照1333类,提供涉企高频服务1294项,日均访问量保持在200万次,峰值访问量达500万次。
五、港澳动态
香港:研究在深圳建跨境学童教学中心
9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香港立法会质询时透露,针对跨境学童长期只能够在内地上网课的问题,已让香港教育局局长研究如何促成在深圳的中心,多多帮助跨境学童。
当天有立法会议员提出,因防疫政策限制,内地跨境学童9月开学后依然只能够在内地上网课,无法返港上课。
林郑月娥回应,2万名跨境学童已经很久未能返回学校上面授课程,港府一直在研究相关办法,希望可以帮助他们跨境返校。
港府已经了解到有一所学校在深圳成立中心,跨境学童可以来到此中心和同学见面、一起上课,计划研究相关措施的可行性。
六、湾区融合
珠澳探路数据要素跨境流动:“珠澳通”APP上线、跨境数字服务联盟成立
9月8日,“珠澳通”APP发布暨珠澳跨境数字服务联盟成立大会在珠海举行。这是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后,粤澳加强规则机制衔接,加快跨境数据流动,协同推进跨境数字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跨境开放型、合作型、示范型数字服务融合的又一次创新实践。
“珠澳通”APP是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创新打造,珠海和澳门协同推出的一站式、移动式跨境数字服务新平台,上线珠澳经商合作、旅游出行、求职就业、医疗健康等八大板块内容,涵盖100多项珠澳两地高频公共服务事项。
跨境数字服务联盟是由珠海、澳门43家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事业机构、社团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结成,将围绕珠澳跨境新技术应用、数字服务领域进行探索创新、资源共享和专业合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