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八年,毛主席下令寻找:当年的红军团长,已成了瘦巴巴的农民

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1959年的秋一天,河南林县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这样一则紧急启事:

“有一位红军团长在林县安了家,并和党组织断了联系,现在建国十周年庆典即将召开,毛主席想邀请他一起参与其中,如果听到广播,希望那位红军团长能前往林县政府和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也欢迎众人踊跃提供相关线索。”

顾贵山

当时农村没有收音机,更没有什么电视,有线广播是收听新闻和其他娱乐节目的唯一途径,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

我小时候,我们家就有一个广播,放置在堂屋门后亮窗上,晚上放学后总喜欢坐在门槛上听袁阔成和刘兰芳讲的那些评书,还有郭兰英唱歌。

这一则寻人启事在林县可炸了锅,成了大家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毛主席他老人家亲自邀请咱们林县的一个农民到北京参加庆典,这不可能吧?再说了,也没谁听说过咱们林县有这样的人哪!

在连续广播这则启示的同时,政府有关人员也加紧寻找。他们逐村打听,问有没有这么一个老红军。

他是谁?既然是红军时期的团长,又怎么会跟组织失去联系了呢?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党中央决定组织一个庆典,并邀请一些老红军和老革命参加。在指工作人员制定老红军代表名单时,毛主席若有所思,他喃喃自语道:“也不知道顾贵山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工作人员不解,他们都不知道顾贵山这个人是谁。见状,毛主席交待说:“一定要把参加过长征的红一团团长顾贵山邀请过来,请他参加庆典!”

按照毛主席的吩咐,工作人员立刻开始加急寻找顾贵山。根据之前掌握的一些信息,顾贵山现在应该生活在河南林县,但是具体地址、具体职业,就无人知晓了。

顾贵山与家人合影

林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山多地少,还缺水严重(后来才修的红旗渠),当时属于贫困山区。全县有村庄500多个,人口数十万。

工作人员来到林县之后,先找到了县委负责同志,向他们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县里的同志大吃一惊,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在林县还有一位能让毛主席亲自占名邀请的老红军干部。

于是,县里立马派人寻找,一个公社一个公社的摸排、打听。可是,十几天过去了,眼看建国十周年庆典的日期就到跟前,可依旧没寻找到顾贵山。

毛主席亲自交代的任务,是多么的艰巨和光荣啊,这个老红军要是找不到,也无法向毛主席他老人家交差啊!

大家心急火燎,恨不得挖地三尺,就想把这个老红军给找出来。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有人出了这样一个主意:

“咱们林县不是有广播电台吗?通过有线广播,发动人民群众一同寻找,兴许能找到他呢!”

大家一听,觉得按说当时家家户户都有广播喇叭,让电台连续播放,这样的话人人都能听见,应该能找到他。

顾贵山所在的下园村

不巧的是,恰好那两天这位老红军村子里的广播线坏了,全村人都没听到。邻村有听到的,可他们不知道有这么一位红军团长在他们附近,只知道有一位红军时期的马伕。

难道说,这位马伕就是要找的人吗?

究竟是不是,也只能试试看了。北京来的两名工作人员在当地干部带领下,来到了顾贵山所在的下园村。

顾贵山正准备到集体食堂,刚走到门外便遇到了这帮人。村支书介绍后,北京来的同志打量着眼前这位衣着简朴,面容清瘦的中年汉子,心里半信半疑,随口问道:

“这位同志,你此前是否担任过红一团团长?”

顾贵山有点不安,想了想说:“我是当过红军,也走过长征路,你们咋想起问这事?”

工作人员接着说:“同志,快说,你究竟是不是我们要找的团长呀?你可知道,毛主席很惦记这事,专门让我们来找你的。”

“毛主席?真的是毛主席的指示?他在北京工作那么繁忙,还想起我来啦?”顾贵山不敢相信,他连续追问道。

“是的,是毛主席下的任务。为了找你,全县的人都给惊动了,广播上也连续播了好几天呢!”公社干部向他解释。

顾贵山的眼睛瞬间变得通红,泪水布满了眼眶。他蹲了下去,竟然象个孩子般开始啜泣。

顾贵山转业证

过了一会儿,他抹了抹脸上的泪痕,抬头问道:“毛主席找我,是不是有任务了?”

工作人员见他承认,开始欣慰地笑了:“也算是任务吧!马上就要迎来建国十周年纪念日了,毛主席要邀请你出席“建国十周年”庆典呢。到时候,你会跟毛主席和朱老总等领导人一同观看。怎么样,高兴不?”

顾贵山的眼睛又湿润了。他面带愧疚,对在场人说:“你们费这么大功夫找俺,我谢谢你们啦,真是对不住各位。既然是毛主席请俺,俺说啥也得去趟北京,见见毛主席,顺便还能再见见那些还活着的战友们。”

说完这话,顾贵山脸上露出了憨厚而知足的笑容。他做梦也想不到,隔了这么多年,毛主席他老人家还能记得住他。

到了北京后,顾贵山被安置到宾馆里住下。第二天,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顾贵山走进了中南海,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当地领导看望顾贵山

毛主席一看见他,就嗔怪道:“顾贵山呀顾贵山,你让我找得好辛苦呀!”

顾贵山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结结巴巴地说:“毛主席,我、我也一直在思念着您,您这么忙,还能想起我,我真是感到、感到惭悔呀!”

问了问他的工作情况,又聊了聊他的家庭现状,毛主席问他道:“顾贵山,新中国百废待兴,正需要你这样的干部,为何解甲归田呢?”

毛主席在开囯大典上致辞

的确如此!身为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团长,建国后应该是高级干部了。毛主席能够邀请他参加庆典,说明他为党和人民立过大功,而且没犯什么错误,又怎么会默默无闻地去当农民呢?

顾贵山是安徽六安人,出生于1908年,在革命陷入最低潮的时候,他毅然参加了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红军队伍里,每次打仗,他总是冲在最前列,勇猛杀敌,因此深受上级领导关注。先是从红四军三十六团的普通战士,升为班长、排长、连长,一路升至营长。

1935年遵义会议后,顾贵山因对党忠诚、立场坚定,被任命为红军团长。其后,他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1937年,顾贵山在平型关战役时,遭日军毒气弹袭击,导致受伤失明。住院治疗后,虽说视力恢复一部分,但身体状况却很不乐观。于是,伤愈后他被调到后方,任115师卫生所所长。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在后勤工作。1951年3月,顾贵山从华北军区转业,回到河南(平原)省林县,从事农业生产。

本来,依顾贵山的资历,地方上给他安排了一份比较合适的工作,但他以身体不适为由,放弃了原来稳定的工作,义无反顾地退居到这个穷乡僻壤。

在林县安家后,时间一久,村民们听说他曾经是红军,都很好奇,就有人问他:为何不继续待在部队,或者转业当个干部,而偏偏到这个偏僻的小村子当农民呢?

对此,顾贵山笑着解释道:“我是当过红军,可在部队里就是负责给首长喂马的,没立过啥功,也不是什么官。”

后来,随着时间长了,顾贵山经常给周围村子的马治病,各种奇怪的病他也能治好。于是乎,附近村子里的人都相信,他之前确实是个马伕。

这位为党、为国家和人民立下大功、历经九死一生的老红军,就这样以“前马伕”的身份隐居下来。

顾贵山参加劳动

那么,既然是安徽六安人,顾贵山理应回老家生活,为什么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林县了呢?

原来,转业之前,由于长年随部队四处移防,虽说是团级干部,可顾贵山依旧孤身一人,还没有结婚。局势稳定下来后,上级领导和战友们给他介绍了好几位优秀的女同志,其中不乏年轻漂亮的文艺团女青年,顾贵山却统统拒绝了。

大家都不解,有人问道:“老顾呀,你都快四十岁的人啦,究竟想找一个怎样的媳妇呢?”

顾贵山诚恳地答道:“我没什么文化,你们给我介绍的对象都是文化人,这不是坑了人家吗?何况我身上几十处伤,半死不活的,谁跟了我,就得跟着我一起吃苦。”

就这样,顾贵山一直没有成婚,

队伍到了安阳一带时,有天顾贵山正在部队执勤,突然耳边传来女人的声音:“行行好,给点儿吃的吧?”

顾贵山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太太领着个年轻的女子正在要饭。

顾贵山自幼家里贫苦,最见不得穷人,就让战士们送上饭菜。母女俩便开始狼吞虎咽地吃着,吃完了还向战士们道谢,然后准备离去。

这时,一位战士走到老太太面前,对她说道:“我想给你闺女找个好人家,你愿不愿意?”

老太太知道解放军是天下最好的人了,女儿若是能嫁给解放军,那是求之不得呢,就连忙点头答应。

国庆十周年集会

其实,战士们见顾贵山身体不好,还没有个人照顾他,是想把这个姑娘留下来给他当媳妇。

在战士们的撮合下,顾贵山娶了这个姑娘,在军营里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顾贵山转业时,因为自己了无牵挂,去哪里都成,所有当组织上问他去哪里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去了妻子家乡,也就是他目前所在的林县原康镇下园村。

初到林县后,顾贵山怕当地政府对他照顾,就对任何人都没有表露自己的身份。于是,他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在当地参加各种劳动…………

了解到顾贵山这些年的经历之后,毛主席十分动容,他感慨地:“顾贵山不计得失,了不起。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伟大心胸啊!”

时光易老,岁月难存。当年雄姿英发的红军战士,到建国10周年时已经成了庄稼老汉。参加庆典期间,顾贵山不仅受到了领导人的接见,还见到了他之前的战友,也算是圆了他的一个梦。

建国十周年合影,前排左起:顾贵山,刘胡兰母亲胡文秀,董存瑞父亲董传忠等人。

1986年,顾贵山因病去世,享年79岁。临终前,他给家人留下遗嘱:一,不要声张;二,坟墓不要立碑刻文;三,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家人们含泪答应。

这样的共产党人,永远值得人们尊敬。正是有无数象顾贵山这样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共产党员,才让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进而一步步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感谢您的阅读,文中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