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村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三国志13攻略

  “益你,益我,益他……”来到司前镇三益村,问及村名的由来,不少村民都会自豪地脱口而出。

  如果说,一个地方经过历史的积淀和发展,必然形成一种支撑它的灵魂和根基,那么,“益你,益我,益他”的“三益”精神,不仅是三益村秉承先辈、代代传承的祖训,更是三益人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

  日前,记者走进三益村,在处处焕发的生机与活力中,感受与之共生的“三益”精神和文化。

  企业“反哺”

  “三益”精神激发乡村活力

  小五金、家用小电器、钢化玻璃锅盖……各式各样的五金不锈钢制品,都能在三益村的五金不锈钢企业中找到。三益村位于司前镇中心东南方向,潭江中游北岸,下辖18条自然村,常住人口6000多人,外来人口近2000人,是司前镇第二大村。走进三益村,随处可见加足马力开工生产的五金不锈钢企业,呈现出一派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景象。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悦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工厂车间内,五金生产线、五金配件安装等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在各式机器操作台上,工人熟练地进行冲压、装配、成型,短短几分钟,一件件成品便从生产流水线上输送到包装流水线。作为广东省著名商标,“悦升”集产业设计、模具制造及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产品远销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五金不锈钢产业是三益村迈向致富之路的可靠基石,同时也是三益人勤恳打拼创业、狠扎稳打守业的见证。在三益村,每走几步,便能看到一家五金不锈钢企业。”三益村党委书记何举论告诉记者,三益村有企业近50家,其中30多家是五金不锈钢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是本村村民创办,“2020年三益村30多家五金企业产值超过1亿元,规模以上五金不锈钢企业有3家”。

  五金不锈钢企业成为了三益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员。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家乡的水土滋养、壮大了企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已茁壮成长的企业纷纷“反哺”家乡。

  “‘三益’精神不仅是三益人的祖训,更是三益村企业的企业文化,在本村成长壮大的企业,一直是三益村经济社会发展一股重要的力量。”何举论告诉记者,2020年,村内多家企业慷慨解囊12万余元善款,加上村委会自筹小部分资金,在三益村的主干道装上20多个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对村庄主要路口、重点位置、敏感地段等区域进行重点监控,村民居住、出行安全指数大大提升”。

  记者了解到,企业捐资为乡村安装摄像头,不过是三益村企业“反哺”家乡的其中一个例子。多年来,但凡村里捐资修路、救助困难群众、捐资助学等,企业都不遗余力支持,积极奉献爱心。“连续多年,企业每年捐款超过10万元。”何举论说。

  百年龙舟

  凝心聚力魅力依然

  “江上搏来浪里斗,不夺头名不罢休;挥动战旗闯急流,同心协力争上游”。位于潭江河畔的三益村,四周环水,村内大小河道纵横交错,每年端午节,各自然村的龙舟竞渡都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的大事。

  因疫情防控,三益村近几年暂停了龙舟竞渡活动,但龙舟文化依旧根深蒂固。三益村龙舟竞渡有一整套古老仪式,如“转龙头”“请龙神”“起龙”“上榔”“升水”“旺龙”“祭江”“出龙”“扒三驳”“采青”,以及在端午龙舟活动结束后“藏龙船”的环节。而在赛龙夺锦期间的“洗龙舟水”“吃龙舟饭”“龙舟结契”等传统活动,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我们村扒龙舟习俗源远流长,龙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得益村中地理优势和村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三益村村干部何榆彬告诉记者,龙舟文化植根于每个三益人的灵魂深处,一把桡桨代代相传,每到端午节,下辖各自然村便开始轮流扒龙舟。“目前,我们9条自然村都有龙舟,其中增边村和豪桥村仍保存着两条历史超过百年的老龙舟,那是我们村百年龙舟文化的重要见证。”何榆彬自豪地说。

  在村民何国壮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豪桥村河边。

  “那儿是‘龙船窝’,就是百年龙舟的藏身之地。”何国壮指着浅滩处竖着杆子的地方告诉记者,老龙舟是用坤甸木制成,木质坚硬不易渗水,但忌风吹日晒,所以龙舟平时是埋藏于河底淤泥中,以使它得到更好的保存。“现在,各村都购买了新龙舟,训练、比赛,都用新龙舟。”何国壮说。

  得益于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一直以来,增边龙舟队名声远扬,“战功显赫”,每年端午节参与司前镇与大泽镇的龙舟竞赛,屡获殊荣。记者了解到,增边龙舟队由村民自发组建而成,共有78名队员,平均年龄25岁,其中年轻的仅19岁。因增边龙舟队每逢出赛总能夺锦,且有独具增边特色的红柄白桡桨,增边龙舟因此获得美名“白桡仔”。每当“白桡仔”出赛,赛场上总能掀起一场龙争虎斗,每每令对手叹服。

  “2016年,由增边村举办的第一届新会增边杯龙舟友谊邀请赛在三益村举行,来自广州、佛山、南海、顺德以及大泽镇、司前镇等地18支队伍同场竞技,赛况激烈,最后增边龙舟队夺得冠军。”说起当年的“威水史”,增边村民何国壮记忆犹新。

  “扒龙舟不仅是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传承龙舟文化、凝聚三益力量的重要方式。”何举论说,龙舟竞渡讲求团结协作,在每一场赛事中,要超越对手,靠的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龙舟精神”。“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更需要万众一心的龙舟精神,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何举论说。

  文/图冯瑶君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