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的首型民机完成低速滑行试验,却是“德国血统”?

成都荷马画室 http://www.ayhmjy.com/new/49.html

近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表示,由该公司生产制造的第一架印度斯坦-228运输机已经完成了地面运行和低速滑行试验。

这架印度斯坦-228是纯正印度制造的第一架民用飞机。

印度:通航需求巨大而急切

近年来,印度政府正在推进一项名为UDAN的区域联通工程。这项工程以廉价通用航空服务为基础,将在印度国内多个省份内建立100个新的机场和1000条新的航线。

印度地域较为广阔、地形地貌多样,不同地区之间交流不畅的情况一直广泛存在。但由于各地区之间存在经济、文化、民族等多方面的差异,印度地面交通设施的建设工作一直面临巨大的阻力。

相较于地面交通线的扩张,对于印度政府而言,建设低等级跑道为主的小型机场因经济成本较低、可行性高而更具有可行性。

印度斯坦-228飞机就是配合这一发展路线的核心一环:

作为一种强调短距起降能力的小型双发螺旋桨运输机,印度斯坦-228只需要很短的跑道就可以运行,采购和运行费用也较低,能够满足更多人群的出行需求。

自主制造,却非自主设计

但印度斯坦-228并不是印度本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品。

从外形等多个设计方向来说,这架印度制造的民用飞机都充满浓郁的“德系血统”:衍生自德国多尼尔公司的多尼尔-228(Dornier228)。

为了强化运输能力,多尼尔-228采用了少见的圆角矩形截面机身,这使得它在美学角度上颇为失分。

1983年,HAL向德国多尼尔公司购买了多尼尔-228型轻型运输机的生产许可证,并签署了分阶段技术转让协议。

多尼尔-228:空重3.9吨,最大起飞重量不到6.6吨,最多能搭载19名乘客。在设计之初就强调制造和使用成本的控制,重点考虑了劣质跑道和炎热气候下的使用性能,跑道长度需求小于800米,能够在绝大多数小型机场使用。

至少从多尼尔公司宣称的性能和开价来看,多尼尔-228飞机确实比较适合印度的国情。但从安全记录来说,多尼尔-228属实算不上优秀——

该机于1981年首飞,印度在1983年就决定引进……可以说,此时该机还未经充分的飞行检验,其隐患和缺陷还尚未充分暴露。这一引进计划的草率也在其运营中得到了验证:截至2014年,在总共370架的生产数量中,就有多达41架多尼尔-228飞机在飞行事故中完全损毁,并且导致了总共205人死亡。

2020年5月,印度空军的一家多尼尔-228飞机在起飞中发生轮胎破碎的情况,轮胎碎片吹穿了整流罩并引起了火灾。根据其安全记录,这种程度的事故只能算多尼尔-228飞机的“小问题”。

HAL从1985年开始生产多尼尔-228。1996年开始,多尼尔公司宣布将所有的多尼尔-228机型生产任务全部转移到印度,其德国原厂的生产线在1998年关闭。

印度斯坦-228飞机是在多尼尔-228的基础上进行有限改进的产物,主要区别在于驾驶舱的数字化改进升级;能提供更准确、更易于飞行员读取的相关信息,并强化了自检反馈能力。

此外,在部分印度媒体报导中,关于该机的改进还有一个较为模糊的说法:

出于能让更多飞行员执飞印度斯坦-228的目的,该机把最大起飞重量下调到了5.7吨,以降低对于飞行员相关资质等级的要求。

目前尚不清楚这个改动是在飞机的设计上就进行了限制,还是通过制定相关使用规范来实现的。

多年研发未果的替代产品

虽然被称为首架“印度制造”的民用飞机,但在印度斯坦-228并不是印度首次尝试自制民用飞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计划自行研制涡桨轻型客机。上世纪90年代,通过与俄罗斯等国的合作,印度自主研发的萨拉斯飞机(Saras)诞生了。

命途多舛的萨拉斯轻型客机

其最初版本制定的性能指标为,最大载客量19人,起飞/着陆距离600米,最大起飞重量6.1吨........

显然,这些指标对标的就是多尼尔-228。如果这个项目能够按照当初的规划顺利进行,自然也不会有如今印度斯坦-228的新闻了。但真实的情况是萨拉斯飞机因“时运不济”而半途而废:

在萨拉斯项目上马之后不久,俄罗斯就因为财政状况不佳宣布退出;上世纪90年代末,印度因核试验遭到美国的严厉制裁,这使得大量部件需要外购的萨拉斯项目完全停滞。

同时,在整个研发过程中,严重的超重问题始终困扰着萨拉斯:第一架样机甚至超重达到近25%。

在艰难的推进中,萨拉斯终于在2004年首飞;但随即,在2009年的一次试飞中,萨拉斯第二架原型机坠毁,导致三名机组人员死亡。此次事故直接导致整个项目中止,骨干技术人员全部被调离充实到其他项目……2017年,萨拉斯项目再次启动,但重启后的研发进度并没有任何的水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