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亭不执行命令,被项英违规上报后枪杀,毛泽东:此案处理不当

海外媒体发稿

1939年4月,陈毅和粟裕指挥的

新四军第1支队和第2支队已经发展到14000多人。已经具备了东进和北上的基础。

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以各种理由限制新四军的发展,顾祝同曾经强令新四军

第1、第2支队在高淳、水阳间15公里的水网地带组织防御,企图要新四军同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日本鬼子打阵地战。

在陈毅的交涉下,顾祝同才不得不收回了命令,但是不准

新四军第1、第2支队向金坛地区和溧(水)武(进)公路以南活动,还派遣特务进入根据地活动。

陈毅和粟裕经过研究之后,决定分兵

“向东作战”。用“江抗二路”的番号到东路去抗击日本侵略者;同时再组建一个团,称新6团。

就在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陈毅却突然接到了军部的命令:

6团停止东进。

陈毅经过反复考虑,认为新四军必须更加坚定地贯彻“向东作战”的方针。于是将叶飞叫到了跟前,问:

“叶飞同志,东进,行吗?”

“当然。我同意东进的主意。”叶飞满怀信心地回答道。

叶飞率领着6团不到500人,

途中与无锡、江阴游击队合编,沿用当地“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曾经火烧虹桥机场,不到3个月就发展到了5000多人。

6团东进的行动,很快引起了顾祝同的注意,他怀疑陈毅将手下的主力派了出去,便让

冷欣去追问陈毅。

冷欣是江苏兴化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冷欣担任第三战区苏南署主任。这次被派遣过来也没有抓住任何证据,就提出了让陈毅派人到东路去联系。

陈毅一听,非常高兴地说:“

派人东进,可以呀,但必须带电台,不然怎么联系呢?人少了不行,至少得去一个营。

冷欣一听,连忙摇头:“

那怎么行呢?

他这是害怕陈毅找着借口

“越界”东进,只能放弃了让陈毅派人东进联系的要求。

到了1939年11月,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担任指挥,粟裕担任副指挥,

叶飞领导的“江抗”主力与丹阳游击纵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至此,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

不但在江南

站稳了脚跟,还活跃在了江北,随时可以向苏北发展。

北上东进并不是陈毅、粟裕所部的事情,其实它是整个新四军的事情。

抗战爆发之后,新四军集中完毕之后,新四军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任务成为急需确定的问题。经过各种考虑,毛泽东和党中央根据当时江南的抗战形势,明确提出了新四军的主要任务是向江南敌后,深入依靠人民群众,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群众游击战争,坚持华中持久抗战。

1938年6月2日,毛泽东致电项英强调指出:“凡敌后一切无日军地区,我军均可派队活动。不但太湖以北,吴凇江以西广大地区,即长江以北到将来能力顾及时,亦应派出小的支队去。”

1938年9月底至11月初,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又确定了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1939年2月下旬,周恩来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重申了党中央关于向敌后发展的方针,并和新四军领导人共同确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

在各个北上东进的部队中,却还是有着意外,那就是新四军第4支队。

新四军第4支队是新四军4个支队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一个。

1938年1月6日,南方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军长为叶挺,副军长为项英,参谋长为张云逸,副参谋长为周子昆,政治部主任为袁国平,共辖4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承,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

高敬亭1907年生于河南新县,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3月加入共产党。1934年担任重新组建的红28军政委,在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始终保持着一千多人的主力部队,英勇打击了敌人,领导和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成为了根据地人民心目中

一面坚持战斗的旗帜。1937年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8年3月8日,高敬亭奉中共中央命令,率军抗日。7月在高敬亭的指挥下,先后在皖中连续取得了13次战斗胜利。

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高敬亭却没有执行党中央关于

“江北新四军向津浦路东敌后挺进”的指示,一度按兵不动。

中央于是派遣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到江北,说服高敬亭率部东进,但是项英并没有及时贯彻中央的这个部署。

1938年11月10日,毛泽东再次发电报

给项英,查问张云逸到江北之事。

白崇禧已允新四军张云逸同志率一个营到长江以北安徽境内活动,已否派去?

现在安徽中部最便利我军活动,新四军可否派二个营至三个营交张云逸同志率领过江。

为了贯彻中央东进的方针,张云逸在1938年11月率领部队到达江北,很快取得了成绩,这个时候部队应该大踏步东进了。可是高敬亭却故意拖延,不东进。这令驻扎在大别山的国民党部队发现了新四军的东进意图,开始千方百计地阻挠新四军东进,企图把第4支队

挤出皖东地区。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再次要求新四军第4支队东进。

1939年3月,高敬亭不得不命令部队东进,可是部队刚刚行进至

合肥东北的时候,高敬亭又借故命令部队停止东进。反而带着手枪团和特务连返回出发时候的阵地。

第4支队的东进再次受阻。

高敬亭为什么这么做在当时是一个谜,谜底在以后才得以揭开。

高敬亭屡立战功,但是他缺乏全局观念,并不愿意离开大别山,

不愿意到交通发达的水网稻田地区作战,甚至把4支队当作自己的自留地,凭借着第4支队在新四军中的地位,企图影响新四军的决策。

作为军长的项英应该督促高敬亭执行

“东进北上”的方针,可是项英在对第4支队下达的要求中竟然提出:军事上要控制津浦、淮南两铁路;不宜单纯扩大部队,不宜提出创造皖东根据地的口号等等与中央“东进北上”的方针大略相悖。

1939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统一指挥江北的新四军。

由新四军委派员主持成立江北指挥部。

叶挺同邓子恢、罗炳辉、赖传珠等人历时10天才抵达了张云逸部队所在地东汤池。在东汤池,叶挺组织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兼任指挥,徐海东任副指挥,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兼政治部主任。

5月9日,叶挺和张云逸找到了高敬亭。

叶挺对高敬亭说道:“

东进方针是中央确定的,你必须率领部队东进合肥、定远等地,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

叶挺见高敬亭沉默不语,接着说道:“

你把第4支队的干部召集起来,我要讲话。

叶挺的讲话,让大家

进一步理解了中央的方针,并纷纷支持中央的东进方针。

高敬亭知道自己的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支持东进。当时心里还是不舒服的,所以在东进之后又瞒着叶挺和张云逸等人命令

第7团和第9团停止东进。

7团和9团,都是大别山改编过来的部队和高敬亭的关系密切,第7团的团长和政委竟然趁着这个机会,叛逃投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怀抱。而第9团的指战员却不听高敬亭的,继续东进。

叶挺等人知道高敬亭的行为之后,十分气愤,特意

召见高敬亭,按照预定计划把高敬亭扣押起来。

如何处置高敬亭顿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在处理高敬亭的问题上,项英犯了一个

不该犯的错误。他没有请示中央,却向蒋介石报告:高敬亭该不该杀?

毛泽东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告诉过项英,

新四军方面的事情不要事事都请示国民政府,说:“尔后不要对他事事请示与事事报告,只要报告大体上的行动经过及打捷报给他。”

然而蒋介石却看到了

项英要处置高敬亭的报告。

国民政府军委会打电报给叶挺:“白崇禧电奉委座电令,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刑照准”。

中共中央也发电报给新四军:争取教育改造4支队,对高采取一些过渡办法,利用目前机会皖南军部派遣一些得力干部到4支队工作。

然而当叶挺收到延安发来的电报的时候,

连声说:晚了!晚了!

高敬亭已经在1939年6月24日在

安徽省合肥县青龙厂被处决了。

36年以后,毛泽东在

有关高敬亭的一份材料上批示:“我觉此案处理不当。其责任我怀疑主要是项英。”

1977年,中共中央

军事委员会决定对高敬亭予以平反,恢复名誉,认为高敬亭“在坚持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中是有功的,将其处死是错误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