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更加均衡协调,东、中、西以及东北四大经济板块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以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为代表的中部省份迅猛发展,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甚至实现了对部分东部沿海省份的赶超。随着“十四五”的全面开启,中部地区将抢抓机遇,加大改革力度,推动跨越式发展。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腹地,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是我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国的文化旅游大省。全省常住人口5775万,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43443亿元,人均GDP75226元,总量居全国第8位,人均第9位。
相比2010年,湖北经济总量上升了2位,人均GDP上升了5位。特别是去年湖北经济增速负增长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湖北省经济已经全面复苏,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再加上湖北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持续放大,未来湖北将有望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迈入发达省市行列的省份。
根据湖北城镇体系规划,到2030年,湖北有望建设1个超大城市、6个大城市和13个中等城市,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城市入围吧。
武汉
支持建设1个超大城市:武汉
武汉市,湖北省会城市,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区域,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常住人口1233万,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15616.1亿元,人均GDP126651元,经济总量、人均均居全省第1位。
从综合实力来看,武汉市已经连续多年进入全国十强城市,成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湖北省将继续支持做大做前武汉都市圈,形成了1+8的城市群,即武汉、黄冈、咸宁、鄂州、孝感、黄石、天门、潜江、仙桃等。目前武汉都市圈常住人口超过了3000万,占全省比重超50%,经济总量26391亿元,其中武汉GDP占都市圈的比重达60%。
黄冈
按照湖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发展格局,即武汉为经济主引擎,襄阳、宜昌为省域副中心的两翼驱动,以及湖北其他城市协同发展。根据规划,将支持武汉建设成为超大城市(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目前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武汉城区人口为995万,也就是说武汉离超大城市仅一步之遥。
支持建设6个大城市(城区人口100万—500万)
根据城镇等级规划,未来10年湖北将支持襄阳、宜昌、荆州、黄石、十堰、孝感建设大城市。从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襄阳、荆州、宜昌等城市城区人口已经达到大城市的最低标准,其中还有几个城市处于100万人口左右。按照国家关于城区人口定位标准来看,并不是简单的城市区级常住人口的简单相加,还需要剔除一般镇区和乡村,因此城区人口的界定要与广义的城区小不少。
襄阳
在上述6个城市中,襄阳和宜昌作为湖北重点建设的两翼城市,也是支持打造的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将分别引领北翼“襄十随神”城市群和南翼“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襄阳市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4602亿元,人均GDP87490元,总量位居全省第2位,人均第4位;宜昌市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4261.4亿元,人均GDP106005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人均第2位。
宜昌
支持建设13个中等城市(城区人口50万—100万)
根据规划,将支持鄂州、随州、荆门、咸宁、黄冈、恩施、天门、潜江、仙桃、汉川、枣阳、麻城、应城等13个城市建设成为中等城市。其中鄂州、随州、荆门、咸宁、黄冈、恩施6个城市为地级市或首府,入围中等城市属于最低门槛。天门、潜江、仙桃为省直管县级市,综合实力较强,多次入选全国百强县,打造成为中等城市可以说名副其实。此外,汉川、枣阳、应城3个县级市经济实力较强,而麻城市依托较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城市基础,打造中等城市符合规划。
通过进一步优化湖北城镇结构等级,形成以都市圈为引领,超大城市为龙头,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及城镇为支撑的现代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坚信,未来一个生态优美、生活宜居、幸福湖北,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关注小编,分享更多精彩,一起去评论区为湖北发展建言献策吧!
世界杯在线 http://www.tv-fo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