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危险可能向更大的地区溢出。俄罗斯情报部门19日发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警告:小心水雷!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新闻处称,不排除乌克兰军人安装的已被拆卸的水雷由于水流漂至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继续漂向向地中海海域的可能性。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大楼
此前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称,乌克兰海军在俄罗斯开始特别行动后在敖德萨、奥恰科夫、切尔诺莫尔斯克和南方等港口入口安置了大约420枚水雷。
俄方在发表的一份通稿中称:“考虑到所列出的乌克兰港口地区有南向的潜流,不排除被拆卸的水雷漂至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继续漂向地中海海域的可能性。”
新闻很短,但背后暗藏的东西却很多。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土耳其直接封锁了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是土耳其海峡的一部分),大批美国等北约国家的军舰就在土耳其海峡附近的爱琴海、地中海巡逻,威胁俄罗斯的意图十分明显。
疑似因撞水雷而沉没的爱沙尼亚货船
现在,俄罗斯的反击了——你们这些瞎晃悠的军舰,小心水雷吧,到时候被水雷炸沉了,别怪我没提醒。
俄罗斯的“提醒”当然不是空口白牙地瞎说。
两周前,一艘爱沙尼亚的货船在乌克兰海岸附近沉没,被认为是撞上水雷后沉没的。
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当时这艘船处于抛锚状态,很可能是遇到了在海面自由漂浮的水雷。
在弱小的乌克兰海军在战争的第一天据说就被俄罗斯摧毁。之后,乌克兰对于海岸线的控制逐渐失去。
3月19日,乌克兰国防部承认,该国军队已失去通往亚速海的通道。乌克兰国防部在脸书上发布的一份行动报告称:“侵略者在顿涅茨克作战区取得了部分成功——暂时剥夺了乌克兰通往亚速海的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水雷似乎成了乌克兰方面对付俄罗斯海军的最重要武器。乌方在熬德萨港等附近海域布下大量水雷,阻止俄方登陆。不排除有部分水雷从链子中解脱出来。
四处乱漂的水雷会一不小心从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漂到地中海吗?
还真有可能。
据介绍,黑海是几乎被陆地包围,只通过狭窄的土耳其海峡与世界其他海洋相连。同时,它还汇集了欧洲一些较大河流的径流量,比如多瑙河。有大量的径流注入,加上气温低蒸发弱,盐度更低。盐度低,则海水密度小。这就形成了土耳其海峡表层海水流向是从黑海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流向则是从地中海流向黑海。
当然,俄罗斯的情报部门都不吃素的,自然知道水雷不远万里,还能经过一道狭窄的海峡漂到地中海的概率有多大。
但经过俄罗斯这一提醒,北约国家的情报部门自然也收到俄方传递的信息。
别管水雷怎么漂来的了。还是小心着吧。
延伸阅读:
补壹刀:美媒宣称中国很可能向俄提供5种急需的武器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等西方政客和媒体频频在舆论上制造声浪,宣称“俄罗斯已向中国发出支援武器的请求”,而且“中国已基本同意向俄提供支援”。
美国白宫及情报机构官员,还把这一虚假信息当做“情报”,分享给欧洲的盟国。
美国的《纽约时报》和英国的《金融时报》等媒体积极配合西方政治精英的这种操作,在刊登的文章中以所谓“匿名情报官员”的口吻,披露中国很有可能向俄罗斯提供“五种急需的武器和装备”。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等人,又反过来拿着这些所谓的“独家情报”,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援”。
美国人这套伎俩玩得很溜……
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俄罗斯真的需要中国武器吗?
1
前两天,英国《金融时报》刊登文章称,俄乌冲突持续之际,“俄罗斯方面传出早就寻求中国向莫斯科提供武器支援”。文章称,如果中国在这个时候给予俄罗斯关键支持,可能会大幅改变战局。
文章引述美国两名知情官员的话称,美国国务院已通知北约组织成员国和亚洲盟友,宣称“中国已表示愿意对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援”。而且,美国国务院还通过外交电报告诉盟友,“中国会否认这种计划的存在”。
看看这手法,多歹毒。
在这份所谓的“美国情报部门提供的信息”中,并未详细描述中国对俄罗斯给予军事援助的等级以及在什么时候将启动这一军事援助,但煞有介事地称,根据他们获得的“情报”,莫斯科主要希望获得5种武器。
相关报道
包括:地对空导弹、具备一定能力的无人机、情报搜集相关设备、装甲车,以及后勤补给车辆。
此外,美方的“情报”还宣称,俄罗斯还请求中国提供预先封装、不易腐坏的军粮等其他形式的援助。美方因此判断,这表明俄军战力受到后勤补给的严重影响。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俄罗斯的提议和中国的回应已在白宫敲响警钟”,五角大楼正“非常、非常密切”地关注中俄之间的动态。而拜登政府一些人则趁机跳出来警告说,“中国如果为俄罗斯提供武器支援,将为此承担严重后果”。
作为美国国内主流的精英媒体,这个话题肯定少不了《纽约时报》的掺和。
该报刊登的文章写道,“中国政策圈已逐渐凝聚共识,即中国将是这场混乱下的赢家,因为俄乌冲突导致美国力量和注意力转向欧洲,拜登企图重新聚焦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努力不会成功”。
麦艾文
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麦艾文认为,如果中国对俄罗斯启动军事支援,将大幅改变国际地缘政治面貌。他甚至发出警告,“美国可能重新面对如同上世纪50年代那样的中苏同盟,乌克兰冲突则是新冷战下第一场代理人战争”。
“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的安全专家塞耶兹认为,如果前述俄罗斯提出的“武器清单”属实,则说明莫斯科方面在乌克兰已经陷入困境。“北京如果真的提供相关武器,美国两党势必针对中国推动制裁和出口设限,而且后续还会有更多制裁”。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光看美国和西方媒体说了什么。中俄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更加重要。
先看中方的态度。
在杨洁篪与沙利文于罗马举行7个小时的会谈后,中方公布的简报除了介绍杨洁篪在会谈中重申乌克兰问题一贯立场,要求各方回应“合理关切”之外,还特别突出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任何散布不实资讯、歪曲抹黑中方立场的言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就美方人员称“中国事先知道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计划”“中国可能会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援”的信息批驳称,“近期,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接二连三散布针对中国的虚假信息,用心险恶。”
另外,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被问及有关中国是否援助莫斯科的消息时,通过电子邮件回复《金融时报》称,他“从未听说”俄罗斯提出这类要求。
再看俄罗斯方面的回应。
佩斯科夫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14日就表示,有关俄罗斯向中国要求提供军事援助的说法是“虚假消息”。
他说:“俄罗斯自己有独立的能力继续这次行动。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将按时全面完成。”
2
其实,如果深入分析《金融时报》等西方媒体透露的“美方情报”,以及列出的“俄罗斯希望中国提供的5种武器”,就能发现这种说法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
一些西方人士认为:
第一,中国现在能生产大量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在中东国家也有出口的记录,而且有些国家还将中国的武装无人机投入到打击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装的实战中。而现在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出现了“无人机短板”,所以,中国可以帮俄罗斯一把。
无人机
第二,在目前的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利用从土耳其采购的TB-2型武装无人机对俄罗斯的坦克和装甲车发动“头顶攻击”,令俄军的坦克装甲部队面临直接威胁,从而导致俄军的地面推进速度很慢,所以需要中国提供地对空导弹,来遏制乌军的武装无人机。
第三,俄军在2月24日启动军事行动后,为了实现对乌克兰重要城市的包围,在地面战中损失了不少坦克和装甲车,所以需要中国提供坦克装甲车等,帮助俄罗斯推进地面战。
第四,在这次交战中,俄罗斯的后勤补给车队遭到乌克兰武装人员的埋伏和袭击,损失也比较严重。中国可以在这个方面给俄罗斯帮助。
真的如此吗?
“补壹刀”下面一一给出拆解。
首先,中国是生产了一些“彩虹”系列和“翼龙”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而且出口到多个国家,其侦察能力及对地打击能力赢得了使用客户的好评。
但是,像这种察打一体无人机与侦察类无人机相比更加繁琐,不像侦察类无人机,拿来就可以用。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使用者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才能在战场上正确使用这种信息化武器装备,为己方提供关键的帮助。
中国无人机资料图
如果中方提供给俄罗斯,一方面,俄罗斯需要时间来培训操作人员,可能人员还没培训完,军事行动就结束了;另一方面,中国研发的武器装备,在信息化和数据链方面,与俄罗斯采用的是两套系统,要想兼容到俄军的作战系统中,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再加上,其实俄罗斯自己部署有察打一体无人机,并不需要中国提供。
前几天,有媒体发现俄军的一款无人机出现在乌克兰。这款无人机被称为“猎户座-E”攻击无人机,也属于察打一体无人机,可以摧毁敌方地面设施和对手的坦克、大炮及装甲车等等。
从外型上看,这款无人机与美国生产的MQ-1“捕食者”无人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虽然俄罗斯这种无人机一直处于测试状态,但是有一部分其实已经服役了,具体数量外界不清楚。有一种说法是,这款无人机,之前在叙利亚战场上曾经出现过,至少在叙利亚执行过38次任务。据称,“猎户座”无人机一次最多可以攻击4个目标。
也许是俄军在地面进攻中,使用无人机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的习惯并未建立起来,而且乌克兰军队以小股人员机动实施反坦克行动为主,所以俄军采用无人机的用途并不大。
其次,关于地对空导弹,也存在中俄武器装备信息化和数据链不兼容的问题。中方自主研制的地对空导弹如今与俄罗斯武器是两种系列,如果马上交付给俄方,俄方人员很难迅速投入使用。
比如乌克兰方面在寻求北约国家提供军事支持时,需要的就是米格-29战斗机或者S-300系列防空导弹,这些都是原苏联时期开发的武器,乌克兰军队之前一直也有部署,所以拿过来就可以使用。
如果,说俄罗斯因为要对付乌军的无人机(乌军现在固定翼飞机的活动已经很少),而希望中国提供地对空导弹,那么现在可以说基本没必要了。因为俄军已经找到对付乌克兰军队TB-2型武装无人机的“法宝”。
直升机
这就是新型卡-31D2战场监控和预警直升机。对付无人机最大的难点并不是打击,而是发现和锁定。像TB-2这样的小型无人机,体型小、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慢,往往依托自身雷达反射面积小的特点,可利用地形隐蔽自身踪迹。
在常规的防空雷达中,经常将这种慢速且不连续的信号,当作杂波过滤掉了,从而让无人机能够成功隐匿踪迹,出其不备地发动攻击。
俄罗斯这次出动的新型卡-31D2预警直升机,有效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这种直升机,是基于俄海军舰载型卡-31预警直升机发展而来,装备到了俄空天军。主要的改进在于更换了新型地面侦察和监视雷达,以及大量数据链和通讯系统。
3月17日,俄国防部发布俄武装部队在乌特别军事行动最新简报,自2月24日军事行动开始以来,俄军共摧毁无人机已经达到177架,其中大部分是乌军TB-2型无人机。
第三,俄罗斯现在损失的坦克和装甲车,主要是三个原因。一部分是为了尽快完成迂回穿插、包围乌军,所以丢弃了一些油料不足和出现小毛病的坦克装甲车;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春季到来,乌克兰的冻土融化,坦克装甲车陷入淤泥里无法行进,所以不得不丢弃;第三种,就是因为交战而损毁。
坦克装甲车
整体来看,因为前两个原因而损失的坦克装甲车,在俄军中占大多数。所以,并非中国提供装甲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况且,中国列装的装甲车跟俄军使用的装甲车,在操作和使用习惯上还是有很多不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熟悉起来。
至于后勤补给车辆和军粮,实际上这些物资俄罗斯作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完全有充足储备的。既然俄罗斯决定启动“特别军事行动”,就应该是经过详细考虑和多方面评估做出的谨慎决定。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道理俄罗斯人还是懂的。
而且,在战略物资生产方面,俄罗斯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和良好的传统。
3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及西方媒体渲染的“中国决定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援”完全是虚假消息。
一位中美问题专家告诉“补壹刀”,这次俄乌冲突给现代战争注入了一个新的视角,就是在信息时代,尤其是信息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任何热冲突、软冲突中,舆论战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条战线。
这次俄乌冲突集中暴露出的一个问题是,在舆论战当中,西方频繁利用制造假消息和误导性的消息,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位专家认为,西方掀起的舆论战有很多目的,就针对中国而言,制造的假消息和误导性消息主要集中在两个目的:
第一,是抹黑中国。因为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中美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是有分歧和矛盾的,特别是美国把中国作为所谓“战略竞争对手”和主要威胁。在冲突爆发后的舆论战中,美国一方面大肆批评俄罗斯,另一方面则是抹黑中国。
第二,是离间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美国一方面利用冲突加强重振自己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虽然美国把中俄都作为自己的挑战对手,同时进行打压,但在冲突发生以后也在避免自己陷入两线作战。
所以,华盛顿不惜制造假消息离间中俄,如果离间不成也要把中俄关系污蔑成“已经在战争中提供军事武器的同盟关系”,扭曲中俄真正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关系,不惜用各种方式扭曲中国在这场冲突中公平公正的立场。这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军事专家宋忠平对“补壹刀”表示,中国对俄进行军事援助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俄方有自我武器装备供应体系,而且是完整的产业链。当然,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确确实实在武器装备供应上存在一些问题。
资料图
比如,之前有一些武器装备是各加盟共和国联合研制生产,但普京上台之后,就大刀阔斧地进行军事体制改革,也就是把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实现了国产化。而且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体系和中国也不一样,所以俄方也不可能向中国来采购武器装备。
作为俄罗斯自身来讲,它的产能也是足够的。像俄罗斯大量的武器装备还在出口,这就表明它的产能是足够的。
宋忠平认为,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俄乌军事冲突,其实只是一个低强度的军事冲突,对武器装备的消耗并不是很大,而且俄罗斯也在清库存,有大量过去的一些老旧的武器装备都在不断地消耗,这并不会影响俄罗斯实际武器装备的供应能力,包括装备保障能力
所以,完全谈不到向中国来采购武器装备。
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在这场冲突中,美国一直在给乌克兰方面提供大量的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西方的军援其实说白了就是美国的军援。
美国搞军援一直是它的传统,也就是要给交战双方中自己支持的一方提供各种各样的军事援助,来帮助自己支持的一方对抗另外一方。
美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来达到扶植自己的代理人的目的。美国为什么对乌克兰的军援这么大?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呆的时间越长,越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是希望用这场军事冲突来拖住俄罗斯,甚至拖垮俄罗斯。
中俄之间正常的军事合作比较广泛,比如联合军演,联合打击三股势力,这都是在军事上的重要合作。中俄也在联合研制包括大型飞机,这是中俄之间在科技领域开展的合作。
所以,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还是比较多,但这与中国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是两码事。
图片来自网络
阿贝西利 https://www.lillymedical.cn/zh-cn/publication/oncology/Verzenios/P0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