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古时侯,家中“无后”为不孝:指无男丁继承家族的香火;
现如今,家中“无后”亦不孝:指家中已到生育年龄的子女却迟迟或拒绝生育孩子,老人虽有儿女相伴自己的一生,但儿女自己的孤寂人生让老人的晚年会在自责和家庭凄凉中渡过,这种“无后”也是不孝。
30岁的徐莉,某城万达房产的一个漂亮会计,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家中独女,结婚五年已久,却不想要孩子。
她的老公对徐莉也是真爱,不想要孩子这事儿,自己顶着父母越来越密集的催生,也不向媳妇显露自己在爹妈那里受的为难,遇到朋友对“啥时候生娃”的追问,则:我尊重媳妇,不会像有的男人那样逼老婆必须生个娃,娃娃又不能陪我们一辈子,只有两夫妻才能相伴一生,她想生就生,不想生也无所谓。
徐莉还是幸福的,生为女人,不想生娃还可以得到老公的支持,爱情的味道也更有滋有味。
可是她自己的父母,一个教师家庭,传统文化的过来人,老两口,年轻时的生活内容就是工作和宝贝女儿。现在老两口,老婆已退休,老公马上也要回归家庭,他们和太多父母的想法一样,趁自己还不太老,想帮着女儿女婿把小孩带一带,让年轻人当爹妈不那么辛苦。
可一晃五年,徐莉的妈妈却等来的是女儿不想生。传统的家庭也会受到新时代文化的影响,莉莉妈作为文化人,自己思想可以不开化但在外面不能显得不懂文化,女儿不想生,女婿也没责难,作为女方家长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当妈的又不能逼着女儿生,毕竟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生育看得不重要。
莉妈白天一切正常,晚上却变成了另一个模样。
常常晚上失眠,半夜醒来,刚开始会叫醒老公谈谈女儿的事,后来久了,知道莉爸也没有好的方法帮助解决,莉妈不想自己的情绪过多地影响到爱人,就和莉爸分房而睡,这一分房,莉妈情绪变得越来越是波动,一个人会整晚整晚地失眠,整晚整晚地与眼泪为伴。
后来,晚上也不够释放莉莉妈对“外孙”的想念,在白天,她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她就想去说说话,想去抱一抱,眼里充满对“小孩”的渴望,特别看到年轻小夫妻抱着小孩的温馨画面,都会唤起她心中的酸苦。
最初的莉妈,只是觉得女儿不想生孩子,归为女儿贪耍,想过足“二人世界”。
现在莉妈不再这样想了,女儿是“只管生,不用养”的条件,生了孩子,女儿也是可以继续“二人世界”,女儿女婿又没啥病,女儿坚持不想生,莉妈实在想不通,开始自我问责,觉得自己过去的五十来年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是上天对她和她家人的一种惩罚,曾经乖巧的女儿变得这样固执地“丁克”。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退了休的莉妈得了抑郁症,人老了许多,也更怕看见别人家的小孩,生怕自己某个时候意识出现差错,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莉妈如今完全变了样,徐莉也很是难过,自己不想因孩子成为人生的牵绊,但是爱她的母亲又因自己孩子的事病成这样,“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了母亲早点康复,徐莉今年不得不走上了备孕的路。
兜兜转转,徐莉还是把“孩子”提上了日程。
徐莉终究还是孝顺的,她能看到母亲健康上的变化,也能最终懂得母亲对自己作为独生子女的担心。莉妈对女儿拒生孩子的焦虑,是显得过于的偏激,但她不想看到自己和老伴百年之后自己世上唯一的女儿无血亲会孤独终老,也在情理之中。
不生孩子的确可以省去人生中很多的麻烦,女人不会担心因怀孕身形可能的走样,双方不会因孩子增加额外的开支,反而还能因“丁克”省下大笔经费,还可更好地保证生活品质。但,现实中,“不想生孩子”如果不是建立在父母理解的基础之上,那“丁克”就会远离崇尚快乐和自由的初衷,因为“生个孩子”不仅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庭,牵连四位老人的事,所以“不生孩子”的事得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