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2电影网免费看大片 https://www.8582.xyz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音乐节目的增加,现在的人们可以说是越来越关注音乐了。音乐爱好者基数的扩大,也带来了音乐喜好的巨大分化。对于音乐爱好的差异,逐渐催生出无处不在的音乐圈鄙视链。
无论是流派、乐器,还是行业、地域,甚至是使用的APP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鄙视链。今天,就来浅谈一下这些音乐圈里的碰撞。
音乐鄙视链盘点
音乐流派
音乐流派,也可以说是音乐风格的鄙视链,可以说是最为常见,也是最贴近广大音乐爱好者的。
古典>爵士>摇滚>民谣>电子>流行>说唱>喊麦
甚至在同一种音乐流派中,也存在相互鄙视的现象,例如民谣圈内:BobDylan>李志、万晓利>马頔、宋冬野>陈粒、好妹妹>沈以诚、徐秉龙>陈雪凝、隔壁老樊......
乐器鄙视链
钢琴>小提琴>中、大提琴>管乐(小号、长笛等)>打击乐(鼓)>吉他>尤克里里
实际上,乐器圈鄙视链规则没有上面这么复杂,大家都是在相互鄙视。
其实乐器鄙视链的底端一度是民乐,在一众昂贵西洋乐器中,“我学二胡的”似乎格调就会显得不太相符。
音乐地域
欧美>日本>韩国>港台>内地>东南亚及其他地区
一些欧美日韩音乐爱好者认为国内音乐“太土”、”不高端“,时常有一些”拉踩“言论,以体现品味高端。
地域鄙视链实际上是极其不可理喻的。“音乐无国界”,每个地区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特色,质量都会有好有坏,大可不必踩一捧一。
音乐APP
虾米、网易云>腾讯系【QQ音乐、酷狗、酷我】>百度音乐、千千静听
虾米、网易云用户以情怀、原创站在鄙视链顶端,而腾讯系音乐太过商务,百度音乐盗版横行。也因为一部分音乐APP太“旧”,在年轻人眼中跟不上潮流,手机里要是不小心传出一声“Hello酷狗~”可能会当场社死。
鄙视链从何而来
大部分音乐鄙视链,其根源依旧是阶级差异。
花钱多,需要付出更高成本才能欣赏的音乐,是阶级软标志之一。
体型巨大且价格昂贵的钢琴显然是一般人学不了,或者说学不好的。毕竟,琴都没有,谈什么学好乐器呢?
随着时代变迁,钢琴也并不是贵族专属了,为了与大众再次区分开来,规则繁多,对技术要求极强的古典音乐诞生了。
玩不起古典音乐的“穷人”被鄙视,于是,他们开始反叛,打破规则,追求真实的自我,没有高贵的乐器就用吉他,于是摇滚乐就诞生了。
连吉他都买不起怎么办?那就不用乐器,把自己的想法用嘴说出来,唱出来,于是HipHop诞生了。
音乐有高低好坏吗?答案是肯定的,但音乐的好坏不该用音乐类型来区分,每种音乐都有好的作品存在。但我们肯定不会说,抖音神曲要比莫扎特高级,这是不合适的。好的歌曲是有力量的,经得起世世代代的检验,至少,要是作者用心去做的,倾注了人文关怀的。
音乐品味有高低吗?有。人与人之间无论生活环境、消费水平、社会环境,都是有差异的,不能要求不同环境下的人都有相同的音乐素养、艺术品味。音乐品味有高低,但大可不必用音乐品味的不同来看低他人。
而音乐APP,这本来就是一个听歌的工具。没有必要去向别人展示自己用的是什么工具,符合个人使用习惯就行,这个APP没有版权那就换一个,网易云用户也有在酷狗找歌的时候。毕竟,谁还不是从酷我、酷狗用过来的呢?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民乐不low!西方音乐的流行并不代表民乐“不行”。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民乐的肯定也是民族自信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很高兴地看到,许多平台、组织和个人都开始重视民乐的复兴与传播。喜欢民乐,不用担心“鄙视”。
今日话题讨论:你觉得音乐有鄙视链吗?
来源:数字音乐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