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幅继续扩大!楼市,翻不了篇!

作者:子非鱼

房子卖不动,成交量跌幅继续扩大,楼市翻不了篇,这是当下房企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几天前本号写的文章中,通过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我们已经了解到:

当前的大众的收入感不足、就业感不足、房价预期不足、市场信心不足,导致即便每天都有城市发布救市措施,但楼市依旧没有托起来。

有数据为证。

从克而瑞最新披露的房企3月份销售数据来看,尽管比2月份有所回暖,但整体销量仍在低位,同比仍是大跌。

数据显示,3月份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跌52.6%,销售面积同比下跌57.2%。

从上图走势可以看到,房企销售同比从去年6月份转跌以来,一路下跌,且跌幅不断扩大。

数据还显示,整个一季度,百强房企销售额累计下跌47.1%,销售面积累计下跌49.1%,均几乎腰斩。

这是2021年以来,房企销量最低迷的一个季度。

具体到重点房企销售数据来看,3月份单月万科销售395亿元,环比增长了34.5%,同比下跌了37.1%。

大多数重点房企环比都在增长。

这意味着,3月份的销量整体比2月份略好一些。这很正常,毕竟2月份有春节因素。每年的春节月份销量几乎都比春节之后的月份要低。

从上表可以看到,在大多数房企环比上涨的同时,部分房企的环比仍在下跌,且不乏头部房企。

重点房企中,销量环比下跌的房企有融创中国、禹州集团、融信中国、美的置业、碧桂园、龙光集团。

此外,新城控股、世茂集团、中南建设、金科股份、中梁控股的环比增幅微乎其微。

从同比数据可以看到,重点房企无一例外,均是大跌。其中过半房企的销量同比跌幅超过50%。

重点房企整个一季度销量,同比去年同样是大跌。

这意味着,3月份由于没有春节因素,相比于2月份略好一些,但整体销量仍难言乐观。这一点,透过主要城市的成交量,可以看得更清楚。

克而瑞披露的3月份3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面积数据显示,30个城市环比除了上海、南京、无锡、徐州、长春下跌外,其余全部上涨。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3月份单月同比和一季度累计同比,30个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下跌,且大多数跌幅都非常大。

综合房企与城市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月份成交量相比于2月份略有回暖,但绝对量仍在低谷,楼市仍难言乐观。

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披露的信息来看,当前的市场情绪指数,仍处在最低谷,处在低迷与市场观望区间的交界线上。

为何会这样?

要知道,3月份各城市救市火力全开,从郑州的开启货币棚改、取消“认房又认贷”,到哈尔滨取消2018年发布的行政调控令,再到福州最新宣布,放开限购。一个比一个猛。

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截至3月底,今年全国已有70余城调整房地产相关政策,调整方向涉及调整限购限售、降低首付比例、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下调房贷利率、发放购房补贴等多个方面。

为何在如此密集的救市政策、如此大力救市手段下,市场依然没有什么起色?

原因并不复杂:

第一,疫情。

2月份有春节和疫情影响,3月份只有疫情。但是你我都知道,3月份的疫情要比2月份严峻得多。

3月份的深圳、东莞、泉州、青岛、南昌、天津、上海、吉林省都处在疫情漩涡之中,很多都按下了暂停键。

整个3月份,疫情波及到了全国大多数省份。

在这种背景下,人口流动性被大幅限制,楼市流量自然好不起来。

第二,买不起。

疫情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但即便没有疫情,也仍难言乐观,因为钱越来越难赚,很多人勉强支撑着生活,无力谈房。

有钱的人已经买过房,当下的市场环境让他们不敢乱投资,限购政策也限制了他们投资。

而还有购房资格的人,则没有钱买房。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

央行最新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14.5%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71.5%的居民认为收入“基本不变”,比上季减少1.1个百分点,14.1%的居民认为收入“减少”。

换句话说,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收入会增加,绝大多数人觉得收入不会增加甚至减少。

此外,报告还披露,在就业形势方面,14.1%的居民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49.2%的居民认为“一般”,36.6%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

同样也只有极少部分人认为就业形势不错,一半人认为一般,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形势严峻。

这些数据,其实就是当下大众收入捉襟见肘的直接体现。

第三,信心不足。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有钱人更愿意存款,而不是投资和消费。

央行最新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3.7%的人倾向于消费,21.6%的人倾向于投资,54.7%的人倾向于存款。

显然,在疫情、战争同时存在的当下,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内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大众普遍的想法是,赚点钱存下来,保住全家人的吃穿更重要。

三个因素中,疫情既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不重要的因素。3月份的同比大跌,的确是疫情影响因素最大。

但是如果不解决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后续全国疫情动态清零之后,楼市仍托不起来。


硬质快速门 https://www.guauma.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