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微距摄影大赛结果出炉!我们和获奖者及苹果副总裁聊了聊

电影惊天救援什么时候上映 https://www.touzitop.com/ysxm/10575.html

YOUR VOICE

脚步放慢,发现生活的美好。

得知自己获奖时,顾家豪正在电脑前做着摄影师的本职工作——修图,惊喜瞬间冲散了倦意。

三个月前,苹果官方举行了微距摄影大赛,邀请 iPhone 13 Pro 系列的用户参与。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顾家豪通过微博投了稿。

顾佳豪所有社交平台 ID 均是 Hojisan

就在刚刚,获奖名单正式出炉。顾家豪成为全球十位获奖者里,唯一的中国摄影师。

微距充满了未知感

今年二月的一个下午,山城阳光正暖。顾家豪陪着儿子在家里观察花。儿子提议给绽放的郁金香拍照,并把相机「抢」了过去。

家豪只好掏出手机来拍。这是他买回 iPhone 13 Pro Max 后,第一次尝试使用微距模式。

刚拍完没多久,风就把郁金香的瓣叶吹掉了。

于是,家豪给照片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最后一瞬的绽放」(The Final Bloom)。

随后,摄影师的习惯使然,他打开手机版 Lightroom,压暗了灰色的背景,突出花朵本身,从而完成了这幅作品。

顾家豪获奖作品

评委 Billy Sorrentino 和 Apeksha Maker 非常喜欢这张照片。他们认为花瓣的纹理与色彩、光影的明暗对比以及整体的构图,碰撞之后「美得宛若一幅画」。

在拍过郁金香后,家豪使用微距拍摄的次数越来越多。家豪说:

微距拍摄会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原来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竟然会有这么多丰富的纹理和色彩变化。

顾家豪使用 iPhone 13 Pro Max 微距拍摄

一般距离 10cm 以内,肉眼就无法看清物体了。但 iPhone 13 Pro 拍摄微距时,最近对焦距离可达 2cm 左右。

这给家豪带来了一种奇妙的未知感:

不同的角度、距离,最终呈现的画面都是不同的。稍微挪动一下镜头,都是我未曾想到的颜色和纹理。

顾家豪使用 iPhone 13 Pro Max 微距拍摄

经过反复尝试,家豪找到了一些拍摄微距照片的技巧。

比如开启 ProRAW 格式,以获得更大的后期处理空间。

再如控制好光线。好的光线会让作品的质感更突出,另外还能避免因手机贴得太近造成阴影。

打开倒计时拍摄也是个好方法。因为微距的焦平面很窄,轻微晃动可能就会失焦或构图失调。倒计时功能可以提供更大的容错空间。

顾家豪使用 iPhone 13 Pro Max 微距拍摄

对于家豪来说,微距摄影正如这次大赛,都充满着未知,而未知感让他着迷。

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

10 位获奖选手中,除了职业摄影师,还有刚接触摄影的新手。他们的职业也非常多元:工程师、设计师、在校大学生等等,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这正符合苹果的愿景。苹果全球 iPhone 产品市场营销副总裁 Kaiann Drance 表示,苹果希望通过 iPhone 强大且易用的摄像头系统,让每个人都能拍出好照片,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

苹果全球 iPhone 产品市场营销副总裁 Kaiann Drance

要让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易用是关键。Kaiann 坚信这一点,「对于苹果来说,易用性始终是被优先考虑的」。

iPhone 13 Pro 系列的微距就是个例子。

在传统相机领域,微距多以长焦形式呈现。但 iPhone 13 Pro 却选择将微距功能赋予了超广角,而非长焦镜头。

Kaiann 解释称,人们的直觉是,靠得越近,看得越清。所以当 iPhone 13 Pro 系列的镜头,离被摄物体非常近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动启用到超广角的微距模式,以呈现更多细节。

如此一来,用户拍摄时无需做太多的思考,纠结要用哪颗镜头。而是遵循直觉,拿起就拍。

再比如使用电影模式时,用户不需要学习电影的知识、转换焦点的技巧,这一切都由 iPhone 自行完成。正如苹果官网所说,「电影课,iPhone 已经替你上完了」。

所以第一次使用电影模式的用户,也能轻松地拍出漂亮景深,充满故事感的影片。

iPhone 13 系列的电影模式界面

说到 iPhone 的易用性,家豪的儿子要举双手赞成。

三岁的他,已经学会了使用 iPhone 13 Pro Max,为自己的玩具拍摄微距照片。

家豪儿子的摄影作品

1908 年,当微距摄影鼻祖 F. Percy Smith 架起他那巨型摄影机,拍摄一只苍蝇在耍杂技时,他或许想象不到 100 年后的今天,一个三岁的孩子,只需要一部手掌大小的机器,便可以记录相似且更清晰的画面。

向左滑动查看顾家豪儿子的拍摄场景

某种意义上,家豪的儿子也成为了摄影师。除了易用,还离不开 iPhone 的小巧与便携。让每双手,都能轻松上手。

而便携也是家豪非常看重的。他认为拍得好的前提,是拍的到。

拿微距拍摄举例,我以前用过一些主流的相机,那个「百微镜头」非常长。当你有勇气拿起它去拍摄的时候,好的画面可能已经流失了。所以轻便,是让我想去拍的一个前提。

在家豪的社交平台上,有很多使用 iPhone 拍摄的作品。他喜欢随时随地从口袋掏出手机,将镜头对准家人,记录孩子的成长。

更广义的平等

我们常说相机是一种平等的工具。因为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只有伟人的形象,才会被艺术家通过绘画或雕刻的形式保留下来。

而照相机发明以后,普通人的形象也可以真正保存。你,我,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被这个时代记录着。

而手机影像的发展,为平等赋予了更宏大的意义。

Kaiann 说道:

多年以来,微距摄影一直掌握在拥有专业设备的摄影师手中。现在通过 iPhone 13 Pro 的微距功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微距摄影,无需任何额外的设备。

另一个角度是,微距的加入,让一草一木有了更多被记录下来,被世人看见的机会。

比如来自纽约的学生 Tom Reeves,用 iPhone 13 Pro 捕捉下了女友头发上,小巧玲珑又转瞬即逝的雪花。

Tom Reeves 的获奖作品

来自波士顿的设计师 Trevor Collins,用 iPhone 13 Pro 随手记录下了窗台上,每条脉络都因阳光的照耀而闪闪发光的无花果叶子。

Trevor Collins 的获奖作品

这些不起眼的物体,在微距镜头下,向人们透露出它们的世界,原来一样绚丽多彩。

作为大赛的评委之一,Kaiann 亲历了此次大赛的选拔环节。在挑选照片的过程中,她真切感受到了「一花一世界」带来的惊喜与感动。

于寻常中看见不凡。Kaiann 希望通过微距摄影大赛,让更多人能够在匆忙的生活中慢下来,享受生命中的美好。用微距镜头,发现新的世界。

Daniel Olah 的获奖作品

在两年前,苹果还举办过「夜间模式摄影大赛」。其实无论是夜间模式,还是微距模式,本质上都是用手机镜头去探索人眼在物理限制下,难以获得的视野。

正如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手机镜头,已逐渐成为人眼的延伸。

对于 iPhone 来说,要成为人眼的延伸不光需要高质量的镜头,以及提供神经网络引擎的强大芯片。还需要先进的算法和完善的生态系统,比如丰富的 app 和工具,让用户充分释放自己的创意。

Kaiann 认为,软硬协同是 iPhone 影像的优势,也是区隔 Android 影像的护城河。

但说得再漂亮,都不如用户拍出来的照片有说服力。Kaiann 期待未来可以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看见更多精彩。

放慢脚步,寻找美好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

1910 年,微距摄影鼻祖 F. Percy Smith 因作品《一朵花的诞生》大获成功备受鼓舞,毅然从教育委员会辞职,成为一名全职电影制片人。

F. Percy Smith 的作品《一朵花的诞生》

这个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和顾家豪获奖的《最后一瞬的绽放》颇为相似。同样是微距摄影,同样是郁金香,同样是深色背景。

不同的是,定格它们的工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Smith 需要掌控的摄影机高约半身,而顾家豪只需握住 iPhone,用拇指轻轻按下快门。

Smith 在拍摄花朵

技术的进步,在人们使用的设备上一览无余。但有样东西从未改变,那就是微距拍摄对人们的要求。它要求拍摄者要有足够的好奇心,以及对生活的探索欲。

Smith 因好奇心未泯,从一名公务员转向研究自然,尤其是用显微镜研究蜘蛛。后来用微距摄影机制作了一系列昆虫和花卉的影片,成为微距摄影的先驱。

家豪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几天前重庆暴雨,11 级的大风将一些树拦腰吹断。家豪便拿着手机出门,用微距记录下了一幕幕视觉奇观。

和家豪一同获奖的 Ashley Lee 也是如此。好奇心驱使她把草莓放进苏打水中,沾满气泡的草莓像在太空漂流,这幅作品因此受到评委青睐。

Ashley Lee 的获奖作品

在聊天中,我和家豪有个共识,拍微距的时候,似乎时间变慢了。这是因为拍摄微距时,你需要放慢动作,小心且耐心地调整构图、对焦,然后按下快门。

这也正是 Kaiann 所说的,「微距摄影让人们在匆忙的生活中放慢脚步」。

如果没有放慢脚步,工程师 Prajwal Chougule 便不会在清晨散步时,发现路边有个挂满晶莹露珠的蜘蛛网。

Prajwal Chougule 的获奖作品

如果没有放慢脚步,摄影师 Prajwal Chougule 就无法在暴风雨过后,看见荷叶中心有颗闪烁如钻石的雨滴。

Prajwal Chougule 的获奖作品

如果没有放慢脚步,工程师 Abhik Mondal 可能不会在杂货店里,注意到这株色彩如画卷一般的向日葵。

Abhik Mondal 的获奖作品

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步履匆匆。或许我们都应该试试微距摄影,放慢脚步,等一等身后的灵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