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学者网站4月23日发表文章称,印度正微妙地从俄罗斯转向西方。全文摘编如下:
自俄乌战争开始以来,每当联合国就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问题进行投票表决时,印度就投弃权票,已弃权11次。
印度解释说,它投弃权票是因为采取中立态度,因为这不是印度的战争。新德里与俄罗斯密切的防务合作使印度无法选边站。虽然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在其武器进口总量中所占份额从2012年至2016年的69%下降到2017年至2021年的46%,但俄罗斯仍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应商。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所占份额下降的同时,从法国、美国和以色列进口的武器装备份额增加。
事实上,印度最近从俄罗斯接收了第二批S-400防空导弹系统。因此,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把印度与俄罗斯的接触完全用二元对立思维来看待。
印度和西方对俄乌冲突或许有各自的看法,但印度正在努力弥合分歧,同时继续把印太地区作为关注重点。自俄乌战争开始以来,印度的对外交往表明了这一点。在过去两个月里,印度的外交日程非常繁忙,举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会晤。
印度的对外接触包括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印度;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与美国总统乔·拜登和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举行视频峰会;印美举行“2+2”对话。相比之下,印度与俄罗斯之间唯一引人注目的接触是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访问印度以及莫迪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电话会谈。
▲4月11日,在美国华盛顿,美国防长奥斯汀、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印度外长苏杰生、印度防长辛格(从右至左)举行联合记者会。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和欧盟的这些接触表明,印度依然把重点放在印太地区。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与印度一道组成了“四方安全对话”,英国和欧盟则希望通过制定各自的政策,把触角向印太地区延伸。印度是所有这些国家在印太地区的重要伙伴。对印度来说,加强与志同道合的国家的战略合作以抗衡中国是十分重要的。
另一方面,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尽管牢固,但也有局限性。除了防务合作外,两国之间几乎没有接触。由于担心受到国际孤立,俄罗斯一直试图通过以折扣价为印度提供石油来加强与印度的能源关系。的确,自乌克兰战争开始以来,印度加大了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但即便增加了采购,俄罗斯石油也只占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1%到2%左右。
此外,印度空军还取消了从俄罗斯购买48架米-17V5直升机的计划,尽管印方称此举是为了支持“印度制造”计划。同样在上个月,印度宣布对107种武器分批实施进口禁令。这项禁令将在2022年12月至2028年12月之间生效。有些俄制武器和平台(包括T-90和T-72坦克、BMP-II步兵战车、战舰和潜艇以及反坦克导弹)的子系统和零部件都将禁止进口。这些事态发展清楚地表明,印度的国产化努力——无论其动机如何——都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印度对俄罗斯武器依赖减少的最终结果。
米-17V5直升机资料图
目前,俄乌战争的结束似乎还不确定。然而,印度或许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在未来与俄罗斯保持距离。虽然完全脱离俄罗斯是不可能的,但毫无疑问,印度已把那些需要与西方国家密切合作的战略利益放在了优先考虑的位置。
来源:参考消息
延伸阅读
印度连开两会针对中国意在让美明白:中印不会因俄“密切”
在俄乌战争中,印度的表现可谓是十分抢眼,扛住了美国的压力,受到了俄罗斯的赞扬,还从欧洲赚了个盆满钵满。
莫迪资料图
但印度又开始蠢蠢欲动打中国的主意。
接连两会议
4月24日,印度召开了“国际情报主管会议”,是一个以慕安会和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为蓝本的印度版“慕尼黑安全会议”,该会议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印度官方没有公布参与者名单,涉事国驻印使馆也拒绝证实本国情报官员是否参加了此次会议,但有印媒透露,有近40国的情报机构首脑参加。
4月25日,印度召开地缘经济政治年度会议“瑞辛纳对话”。
先看“国际情报主管会议”,在爆料中参与国包括澳大利亚、德国、以色列、新加坡、日本、新西兰等,原本计划出席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伯恩斯和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局长维格诺特由于另有安排取消了行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会议的主旨,旨在应对包括传统和非传统在内的重大国际安全问题加强协调和合作——常态化情报信息交流,所谓的“安全问题”。
莫迪资料图
没有公布具体所指,但可从与会者的大倾向得知一二。
再来看“瑞辛纳对话”,作为高级别国际对话会议,印度却用来屡屡针对中国。在2016年的首届会议上,美国方面强调了印日美的两大洋统一战略;2017年,印度官员含糊指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对印度造成影响;2018年,印度海军参谋长苏尼尔·兰巴点名中国,称需印美澳日联合起来;2019年,将中国威胁写入官方报告;2020年,炒作所谓“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挑战”,以加强各国海上战略融合;2021年因极其严重的疫情问题未曾举行……
这一次由于俄乌战争,乌克兰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点,但奇怪的是多个议题的设置与中国有关。如会议第二天的一个议题名为“龙之火:在乌克兰之后破译中国”,称“随着乌克兰平原变成战场,很少有行为者比中国更危险”,与会者要讨论乌克兰危机后“中国的选择”。还有关于“欧盟与印太”的议题,要讨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最蹊跷的是,虽然在谈论中国问题,但公布的200多名发言嘉宾中没有一个中国人。
印度有动作
不过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有这么蹊跷的讨论方式,不乏印度多次借会议议题炒作中印领土争端问题并指责中方,还屡屡妄议中国内政,限制中国学者的发言机会的缘故。遭到中方的抗议和反对之后,印度脸上挂不住,不请了。
比如这次印度牵头举办会议,一是在俄乌局势下的多方拉拢,捧得一向膨胀的印度很是骄傲,想以此借机获取更多好处,二来,印度希望通过举办会议,增强各方联系,借此扩大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
就像那句“没有什么,就特别在意什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了今年的GDP,印媒狂欢:印度经济增速远超中国两倍,领跑全球。
由于疫情问题,中国曾拒绝了2万多名印度学生返华,但近来顺风顺水日子滋润的印度立刻回予报复——“向中国公民发放的旅游签失效”。
印度防长也撂狠话暗指中国,“如果印度受伤害,印度不会放过任何人。”
莫迪与普京资料图
这样的态度让美国很放心,他们设想中的中印因俄罗斯而密切、亚太团结重击美国的情况好像并不会发生。